政策是不是宽松了?钱往股市流?牛市真来了吗?
记得2015年那会儿,股市突然像坐火箭一样往上冲,上证指数一天跳涨几百点,排队开户的队伍比银行还长。 人们挤在交易厅里,眼盯着大屏幕,兴奋得忘记了吃饭。那场面,就是典型的牛市开端,但回头看,它背后靠的是几个硬核条件。 现在的市场里,四大要素正悄悄酝酿,我们逐一掰开看看。
人民币升值这个事儿,最近动静不小。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以前动不动就跌破7.4的防线,现在已经站回7.1的水平。 你瞧外资的动作,他们把钱往中国股市倒灌,光2025年头几个月,流入A股的海外资金就超过了千亿。
为啥这么积极? 升值让人民币计价的股票更值钱了。 航空股为啥悄悄上扬? 燃油进口成本降了,账本好看;造纸板块也有热度,纸浆进口便宜了,企业盈利回血。 这不是理论猜测,数据明摆着:去年人民币一路小升,上证指数硬是从2800点爬到3300点。
大伙儿在热议,国际化的路子越走越宽,升值的压力越堆越大。
财政政策宽松的表现更直观。 地方政府欠债的疙瘩,中央出手解了结,去年新增3万亿的额度专门填窟窿。 这下财政口袋松动了,不再紧巴巴。
超级水电工程的动静最大,三峡那种规模的新项目,工地上吊车轰隆转,上下游产业链全带起来。 水泥厂的订单爆满,机械企业忙着加班加点。 财政宽松不是空谈,它直接拉企业的营收。
你去翻财报,很多工业公司利润开始回升,PPI指数扭正,说明市场在升温。 老百姓的反馈呢? 建筑股的行情蹭蹭涨,工程机械板块领跑大盘。
货币政策宽松,用大白话说就是钱变多了、变便宜了。 利率嘛,已经降到历史地板,现在借钱的成本低得吓人。 央行玩出新花样,搞了个“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第一波就放出3000亿;保险机构也能换便利,5000亿资金等着进场。
流动性滚滚来,你算算M2增速,连续几个季度保持在10%以上。 想想2009年和2015年那两次牛市,降息一发飙,指数直接翻番。 大伙儿天天聊,资金堵不住了,券商账户里的转款量都在刷新高。
社会大众对经济的预期,这最难搞。 政策再火,大家不敢消费,储蓄率顶破天高。 企业也谨慎,扩张计划压箱底。 信号慢慢冒出来,PPI转正这事儿算个拐点,库存周期打底了;再看看新开户数,今年初猛增157万户,基金申购的规模在放大。
预期滞后的矛盾,大伙儿讨论最热:为啥数据好了,还有人心慌? 市场在等啥? 沪深300指数正在年线附近试探,两市成交额时不时破1.5万亿。
这四大条件,人民币升值的引擎轰响、财政宽松的杠杆撬动、货币宽松的水闸大开、社会预期的风向渐转,缺一不可。
眼下它们在慢慢对齐,市场还没沸腾,但动作在真实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