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朱镕基震怒拍桌震撼白宫!看中国如何扭转乾坤征服美国谈判团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历程,长达十五年之久,其中与美国的谈判尤为艰难。这场拉锯战不仅考验了中方团队的韧性,更在1999年,因美国方面的反复无常,几度陷入僵局,最终演变为一场意志与策略的较量,甚至迫使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亲自出马,在谈判桌上展现出惊人的魄力,才让僵局得以打破。
漫漫复关路
早在1986年7月10日,中国便正式递交了恢复关贸总协定成员方地位的申请,开启了融入世界经济的漫长旅程。然而,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特别是西方国家对中国“计划经济”属性的质疑,谈判一度停滞。直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明确提出中国可以发展市场经济,才为僵局带来了转机。1995年,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中国随之转向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按照规定,中国需要与37个成员国分别进行双边协商。尽管多数谈判较为顺利,但与美国的对话却异常艰难,从1995年到1999年,双方进行了多达25轮的周旋。美方屡次提出苛刻条件,特别是涉及中美贸易的七个核心问题,始终是谈判桌上的“硬骨头”。其中,中国能否获得永久最惠国待遇,而非每年审议,更是事关中国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关键。
总理出访,先声夺人
1999年4月,为了打破僵局,朱镕基总理亲自访问美国。彼时,中美关系正因北约轰炸南联盟而趋于紧张,国内反美情绪高涨,此行无疑充满挑战。然而,朱镕基总理的开局便出乎所有美国人的意料。他没有直接前往国会,反而在抵达美国后,悠闲地逛起了商场,并购买了两顶帽子。面对记者的镜头,他幽默地表示:“我在以身作则,消除中美贸易逆差。”此言一出,瞬间击中了美国政客长期担忧的贸易逆差痛点,展现了中方融入全球经济的诚意。然而,美方政府却随后在官方网站上公开了中美谈判的七个问题,并着重渲染美方利益,试图以此激起民众反华情绪,阻挠中国入世。对此,朱镕基总理以晚到一小时的方式表示抗议,并在会议开场时直言美方的做法“非常不明智”。中方代表团更是放出狠话,表明当天是谈判最后一天,此前讨论过的问题不会再让步,无论结果如何,第二天就回国。面对中方出乎意料的强硬态度,美方意识到若失去中国这一巨大市场将代价惨重,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
谈判反转,美国反悔
然而,协议墨迹未干,戏剧性的一幕便发生了。就在中国代表团登上回国飞机的短短几分钟后,美国工商界坐不住了。他们联合起来,对政府施压,认为协议中存在漏洞。美方竟做出了一个荒唐的决定——请求已经飞到太平洋上空的中方代表团返回美国,重新协商。这无疑是对中方赤裸裸的侮辱。朱镕基总理当即怒不可遏地表示:“不谈了,要谈就去北京谈!”原本圆满的美国之行,在临行前却遭遇如此变故,这让中国入世的最后一步,生生被搁置了近五个月。直到1999年11月,在利益的权衡下,美方最终还是放下了所谓的傲慢,主动联系中方,表示愿意前往北京进行谈判。
北京主场,一招制胜
谈判地点转移到北京,但美方姿态依然趾高气昂,甚至要求推翻之前已经达成共识的七个问题。会谈在第三天再次陷入僵局。美方代表故技重施,威胁道:“既然中国不同意美国的条件,那就没有必要谈入世了,协议也不要签了,我们明天一早就离开北京。”中方代表团面临巨大压力。然而,中方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细心观察到,尽管美方代表表现得不耐烦,甚至恶语相向,但在审阅协议条款时却异常认真。更关键的是,美方代表预订了第二天最晚的航班,而非上午航班,这明显是虚张声势,等着中方主动去联系。当晚11点,龙永图立刻将这一发现汇报给朱镕基总理。总理喜出望外,立即让龙永图联系美方,约定第二天早上继续谈判。第二天清晨4点,龙永图的电话刚拨出几秒便被接通,证实了美方代表一夜无眠,焦急等待中方电话的事实。
然而,当谈判再次触及那七个核心问题时,僵局依旧。上午11点,朱镕基总理亲自推开会议室的门。美方代表瞬间正襟危坐,没想到在最后关头,中国总理会亲自出马。朱镕基落座后沉默许久,美方代表试探性地提出七个问题中的第一个。出人意料的是,总理粗略看过文件,竟一口答应了下来。这让美方代表一头雾水,中方团队也震惊不已,龙永图更是焦急地连续递上写有“国务院没有授权”的纸条。随着第二个、第三个问题的接连被朱镕基总理“答应”,美方代表心里乐开了花,认为中方已彻底放弃斡旋。就在此时,朱镕基总理突然沉闷地拍了拍桌子,严肃地对龙永图说:“龙永图,你不要再递条子了。”龙永图瞬间明白了总理的用意。朱镕基总理随即转向美方代表,依然面带微笑,语气却异常坚定:“我们继续,进行第四个问题。后面四个该你们让步了,你们如果让步,我们就签字。”这句话,既给了美方台阶,又将谈判的压力巧妙地转移到了美方。美国人始料未及,经过五分钟的内部讨论,他们意识到这是中国总理最后的让步,若再坚持,谈判将彻底崩盘。最终,美方同意让步,这四个问题中,甚至包括了后来21世纪发展火热的汽车领域。
结语
经过六天的唇枪舌战,中美双方终于签订了协议。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漫长的十五年,尤其是1999年的两次高强度谈判,不仅见证了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决心,也展现了中国外交官在复杂博弈中,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的智慧与勇气。朱镕基总理在关键时刻的临场决策与魄力,更是这场史诗级谈判中的点睛之笔,它向世界昭示,中国已不是任人宰割的清政府,面对无理要求,我们有能力、有底气拍案而起。这场艰苦卓绝的谈判,最终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打开了新的大门,也深刻诠释了在一个日益互联的世界中,实力与智慧并重方能赢得尊重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