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镇雄县简介与历史

一、基本情况

地理位置:云南省昭通市东北部,地处 云、贵、川三省交界,素有“鸡鸣三省”之称。

面积:3,695平方公里(云南面积第二大县)。

人口:约 170万(云南人口第一大县),以汉族为主,有苗、彝等少数民族。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多阴雨雾日,年均气温11.3℃,有“昭通小东北”之称。

经济:农业(玉米、马铃薯)、煤炭资源、劳务输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超50万)。

二、历史沿革

先秦至汉代

属古夜郎国地,汉代属犍为郡,为西南夷聚居区。

唐宋时期

唐代属南诏国拓东节度使,宋代属大理国乌蒙部。

元明清时期

元代:设茫部路军民总管府,始纳入中央政权直接管辖。

明代:改土归流,设镇雄府(1530年),取“镇守雄关”之意。

清代:雍正五年(1727年)降府为州,属昭通府,矿业(银、铜)兴起。

近现代

民国时期:1913年废州改县,正式定名 镇雄县。

1950年:解放后属昭通专区(今昭通市)。

当代:因煤炭资源丰富被称为“云南煤海”,但经济仍以农业和劳务输出为主。

三、文化特色

红色文化

“鸡鸣三省”会议旧址(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政治局会议地)。

赤水源镇:红军长征渡赤水河的重要节点。

民族风情

苗族花山节(爬花杆、芦笙舞)。

彝族火把节(部分地区保留)。

饮食文化

镇雄酸汤猪脚(酸辣开胃)。

油糕饵块(早餐特色)。

包谷饭(玉米主食)。

四、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

鸡鸣三省大峡谷:云贵川交界处,赤水河壮丽峡谷。

五德天坑群:云南最大天坑溶洞群。

赤水源:赤水河发源地,生态保护区。

人文遗迹

芒部古镇:唐代茫部故地,明清建筑遗存。

镇雄文庙:清代儒学文化象征。

五、经济与挑战

资源优势:煤炭储量超74亿吨(云南第一),但开发受环保限制。

劳务经济:常年外出务工人员占全县人口1/3,主要流向长三角、珠三角。

交通:

公路:宜毕高速(2020年通车)、镇赫高速(连通贵州)。

铁路:隆黄铁路(规划中)。

脱贫成果:2020年摘帽国家级贫困县,但仍是乡村振兴重点县。

总结

镇雄是云南 人口大县、资源大县、劳务输出大县,历史上为边疆军事重镇,如今以“鸡鸣三省”的区位和赤水河源头的生态角色闻名。尽管面临经济转型挑战,其厚重的红色文化与壮丽峡谷风光仍具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