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室贝勒与亲王,地位层级和待遇差别究竟有多大?
清朝皇室有和硕亲王和多罗贝勒这两个封号。但在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时候,还没有和硕亲王这个封号,最高的是和硕贝勒。在满族的传统里,贵族首领都可以叫贝勒。努尔哈赤把和硕贝勒的地位定得比普通贝勒高,并给他的儿子和侄子们封了和硕贝勒,让他们各自管一旗。那时候,和硕贝勒是满族政权里的最高封号。
在1636年,皇太极正式把国家的名字改成了大清,并称自己为皇帝。之后,他模仿明朝的爵位制度,取消了和硕贝勒的称号,改为和硕亲王,这是皇室里的最高爵位。他还制定了皇室爵位的等级,总共有十二级。
清朝的皇室封爵等级从高到低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还有奉恩镇国公和不入八分镇国公,奉恩辅国公和不入八分辅国公,一二三等镇国将军,一二三等辅国将军,一二三等奉国将军,以及奉恩将军。
皇室直系血亲如果得到封爵,通常地位都会在镇国公之上。所以,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这四种封号,通常被视为皇室的高等封爵。这些封号专门授予皇帝的兄弟、子侄等亲属。
根据封爵的等级,和硕亲王的地位比多罗贝勒高两个等级,但实际上两者之间相差四级。这是因为亲王和郡王之下还有亲王世子和郡王长子的爵位。亲王世子和郡王长子的地位和经济待遇都比贝勒要高,虽然他们是从属于亲王和郡王的。所以,贝勒实际上比亲王低四级。
下面我们从身份和待遇的角度,一一比较分析,看看贝勒和亲王之间到底有多大差别。
收入的比较
在收入方面,亲王比贝勒高得多。按照清朝的爵位制度,和硕亲王是爵位中的最高级别,他们的收入包括每年一万两白银和一万斛禄米。即便是亲王的儿子,亲王世子,每年也能得到六千两白银和六千斛禄米。也就是说,一个亲王每年总共能拿到一万六千两白银和一万六千斛禄米,这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
多罗郡王每年可以得到五千两银子和五千斛禄米。他的大儿子作为郡王位的接班人,每年也有三千两银子和三千斛禄米。这样加起来,多罗郡王一家一年总共能有八千两银子和八千斛禄米。相比之下,贝勒的收入就少很多了,他一年只有两千五百两银子和两千五百斛禄米。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亲王的年收入大约是贝勒的七倍,这种差距就像是天和地一样大,亲王和贝勒的收入简直是天壤之别。
府邸的大小对比
清朝的建筑规矩很严格,不同身份的人住的房子大小不一样。亲王的府邸面积通常在两万到六万平方米,而贝勒的府邸面积大约在两千到四千平方米。贝勒的府邸面积是亲王的十倍左右。
王爷和贝勒住的宅子,建筑风格各有特色。按照清朝的规矩,皇帝住的紫禁城和避暑山庄等宫殿,屋顶必须用明黄色的琉璃瓦;亲王、郡王这些高级贵族的屋顶,则用青绿色的琉璃瓦;而贝勒以下直到普通老百姓,屋顶只能用灰色的瓦片。
府邸的规模根据主人的身份有所不同。亲王府的建筑布局包括正殿七间和后殿五间,这种布局被称为“七五之数”,代表着仅次于皇帝的尊贵地位。相比之下,贝勒府的规模要小一些,按照规定,贝勒府可以建造正殿五间和后殿五间,比亲王府少了些房间。
屋顶的瓦片和房屋的数量都有讲究,门上的门钉也是一样。在紫禁城,清朝皇帝住的地方,门钉排成了九行九列,总共八十一颗,代表着最高的尊贵。而在亲王府,门钉是九行七列,共有六十三颗,这显示了仅次于一品亲王的地位。至于郡王到奉恩辅国公的府邸,门钉都是七行七列,共四十九颗。所以,贝勒府的门钉比亲王府少了两行两列。
因此,从房屋的大小、外观和数量来看,贝勒府比亲王府稍逊一筹。
出行时的旗帜和随从队伍规模比较
说到住的地方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出行的事。大家都知道,古代的人特别讲究身份和地位的区别,不同身份的人出门时的排场也各不相同。特别是在清朝,亲王和贝勒之间的这种差别特别明显。
在清朝,无论是亲王还是贝勒出行,都会有一支旌旗仪仗队随行。按照清朝的礼仪规定,亲王出行时的仪仗队由多人组成,其中包括拿着长矛、瓜形武器、骨制武器和立式瓜形武器的各有四人,拿红绸伞的有一个人,伞上绣着五条龙。还有两人各持绣有四季花卉的红绸伞、绣有瑞草的红绸伞,以及绣有四季花卉的扇子和绣有孔雀图案的青色扇子。此外,还有十人拿着棋盘形状的枪,两人拿着大旗,两人拿着条形旗,四人拿着豹尾枪和仪刀。队伍中还包括六匹马,以及引领队伍前行的十人和跟随在后的六人。这样算下来,亲王出行一次需要多达63人的护卫。
贝勒出行时的随从比亲王要少很多。他的仪仗队包括两名拿着木杖的人、两名拿着卧瓜的人、两名拿着骨朵的人、两名拿着立瓜的人,还有一位撑着红罗销金瑞草伞的人,两位拿着红罗绣四季花扇的人,一位拿着条纛的人,六位拿着棋枪的人,加上四匹马和前后各六人的引导和随行人员,总计需要三十人。由此可见,贝勒的出行队伍规模比亲王要小得多。
当亲王和贝勒在街上遇到时,贝勒要主动让路给亲王;如果贝勒经过亲王府门口,必须放慢马速,快速通过大门;此外,贝勒的随从也要下马,步行穿过亲王府的大门。
在穿衣风格上的区别
咱们刚才说了吃穿住行的事,现在咱们来聊聊衣服打扮。在清朝,不同身份的人穿的衣服和戴的帽子都不一样,比如亲王和贝勒的装扮一眼就能看出区别。
在帽子的顶部,不论是亲王还是贝勒,帽子的顶部都是三层结构,并且顶上都有红宝石,这是相同的。不过,在帽子中间的部分,所用珍珠的数量不同。根据清朝的规定,亲王帽子中间有八颗珍珠,而贝勒的帽子中间则有六颗珍珠。
亲王和贝勒的补服图案不一样。亲王的补服前面和后面要绣五爪正龙,肩膀上则是五爪行龙。贝勒不能穿五爪龙图案的补服,他的补服前面和后面绣四爪正蟒,肩膀上什么图案都没有。
从亲王和贝勒的穿着打扮,很容易看出他们地位的不同,这也说明贝勒在穿戴上比不上亲王,差距很明显。
庆祝活动的比较
清朝非常看重礼仪规矩,所以在各种庆典上都会严格按照每个人的身份来执行相应的礼节。按照清朝的传统,在封王和世子的时候,皇帝会赐给他们金册和金宝。通常,负责封王的主使者都是朝廷里的高官,比如一二品的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散秩大臣和礼部侍郎等。而副使者则由三四品的官员担任,例如内阁学士和翰林院侍讲学士等。
在给贝勒授印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有印无宝的情况,册封的凭证仍然是纸质的。执行册封任务的正使通常由内阁学士或翰林院侍讲学士等三四品的官员担任,副使则多由礼部郎中、员外郎等五六品的官员担任。这表明,贝勒的地位确实比亲王要低一些。
在生日庆祝活动中,亲王的待遇明显比贝勒高得多。亲王过生日时,从都统到佐领的所有手下官员都要到王府,给亲王行两跪六叩的大礼,这实际上是对皇帝三跪九叩礼节的一种回应。相比之下,贝勒过生日就简单多了,只要贝勒府里的属员在府内给他祝贺就可以了。
所以,在亲王过生日的时候,他手下的所有人都会聚在一起给他庆祝;但是贝勒过生日时,只有他自己府里的人来祝福他。很明显,贝勒在生日庆祝上和亲王差了很多。
比较不同妻妾的称呼和数量
清朝时期,女人的称号通常跟着她们老公的地位变,亲王和贝勒家里的女人在这方面待遇就不一样了。
在清朝,亲王和世子、郡王和长子的妻子被称为嫡福晋,而其他妻子则被称为庶福晋。对于贝勒及以下的爵位,正室统称为夫人,侧室则称作侧夫人。
清朝时期,皇帝会给王侯贵族的妻子授予封号,但是这个封号的数量是有限制的,具体限制根据丈夫爵位的高低来决定。根据《大清会典》的记载,到了乾隆年间,亲王除了有一位正妻外,还可以为四位侧室申请封号,而贝勒只能为两位侧室申请封号。这表明,无论是称号还是可以封号的侧室数量,贝勒的待遇都比不上亲王。
孩子待遇方面的比较
在清朝,妻子和妾室的称呼及册封仪式各不相同,亲王和贝勒的后代待遇也有很大区别。按照清朝的继承规则,除了那些拥有世袭罔替特权的铁帽子王家族外,其他家族的继承人都需要降级继承爵位,即儿子继承父亲的爵位时要降低一级。
要知道,只有一个人能继承爵位,如果这些亲王和贝勒有很多儿子,其他的儿子又该怎么得到封号呢?
根据清朝的爵位继承规则,亲王正妻生的孩子中,除了那个继承爵位的大儿子外,其他儿子也能得到爵位。如果不是继承八分辅国公这个爵位,那么侧室生的孩子可以继承二等镇国将军的爵位。至于那些没有封号的妾生的孩子,则可以继承三等辅国将军的爵位。
贝勒的正妻生的孩子里,除了那个将来会继承爵位的男孩,其他男孩只能得到二等镇国将军的头衔;而侧房生的男孩则能成为一等辅国将军;那些没有正式册封的侍妾生的孩子,只能获得奉恩将军的头衔。
要想得到这些爵位,他们必须先参加一场考试。只有考试合格了,才能获得相应的爵位。这种方法被称为考封。
说到女儿,我们也来聊聊。在清朝,亲王正妻生的女儿可以被封为和硕格格,而侧室生的女儿则会被封为多罗格格。至于那些没有封号的侍妾生的女儿,除非她们嫁到蒙古,才有可能被封为格格,不然她们一般只能被称为宗室女。
贝勒夫人所生的女儿可以成为多罗格格,而小妾生的孩子只能被称为没有封号的格格。那些没有封号的侍妾生的孩子,则统称为宗室女。
在子女的待遇上,贝勒和亲王的差距非常大。
不同葬礼的待遇比较
最后,我们要讨论一下亲王和贝勒去世后的葬礼和待遇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他们在待遇上的明显差距。
按照清朝的规定,当亲王去世后,皇帝需要停止处理政务三天,并可以选择亲自去祭拜。内务府会出资帮助亲王的家人建造陵墓,总费用大约是一万两白银,其中立碑的费用是三千两。在下葬的时候,可以用绘有五爪金龙图案的棺材,墓地的面积也非常大,可以达到一百丈。陵园中的祭祀堂最多可以建五间,屋顶用的是青绿色的琉璃瓦,负责看守陵墓的家庭至少要有十户。
贝勒去世后,皇帝虽然表示要亲自去祭拜,但实际上只是派了内务府的官员代替他去。内务府还给了两千两银子,帮助贝勒的家人修建墓地,另外又给了一千两银子来立碑。棺材上可以画上四爪蟒的图案,墓地的大小一般在七十丈左右。园寝里有三座享堂,屋顶铺的是灰色的瓦片,有六个守墓人家族负责看护这片墓地。
在结束时想说
看完之后就能明白,这位亲王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吃穿住行,还有家人的照顾和身后的事宜,都比贝勒要好得多。从出生到去世,亲王得到的待遇远远超过贝勒,两者的差别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