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空军中校阿什法克至今记得那个改变历史的时刻:2025年初春的克什米尔上空,他的歼-10CE座舱屏幕突然锁定两架印度“阵风”战机。指尖轻触发射按钮,霹雳-15E导弹划破云层,敌机瞬间化作火球。这场零伤亡空战震动全球军界,歼-10CE的威名传遍世界。

朝鲜最高司令部同样关注着这场胜利。平壤郊外的地下指挥所里,将军们反复研究空战录像,最终在七月盛夏向北京发出紧急采购函——他们也要这款能改变战场规则的利器。但这份期待很快落空。当朝鲜代表揣着采购意向飞抵中国时,得到的却是礼貌而坚决的回绝。

歼-10CE不是菜市场的白菜。裸机单价7600万美元,配上导弹雷达升级套件,每架综合成本飙到8000万美元。朝鲜2025年全部军费才20亿出头,这笔钱够买24架战机?确实够。但代价是吃掉全年军费40%,等于百万陆军半年揭不开锅,导弹研发项目全停摆。

朝鲜外汇储备常年见底,被制裁锁死的贸易通道里,能换美元的只剩煤炭、铁矿和人参。中方谈判代表私下摇头:“总不能收他们三千吨人参抵账吧? ”当年中巴合作时,伊斯兰堡用瓜达尔港经营权、能源合作项目来平衡账目,朝鲜却拿不出对等的筹码。

韩国国防研究院的报告指出,朝鲜要消化歼-10CE,先得砸12亿美元重建后勤体系——这几乎是其外汇储备的一半。涡扇-10B发动机每飞300小时就要返厂,朝鲜没有恒温机库;航电软件每半年升级,平壤的网络安全水平连基础防护都做不到,战机联网就可能被植入病毒。

联合国安理会第2270号决议像钢索般捆住交易:严禁向朝提供任何作战飞机。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在决议通过时举起的右手,此刻成为最沉重的枷锁。2025年新版《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更卡死漏洞。钨合金导弹部件、机载雷达复合材料的出口许可根本批不下来。

韩国庆尚北道的星州郡,“萨德”雷达阵面始终对准中国东北;朝鲜半岛西海岸,玄武-4导弹的射程覆盖平壤全境。中方推演报告显示:若歼-10CE进驻朝鲜,韩国会立刻启动F-35增购计划,日本将提前部署F-3隐身战机,美军战术核武器可能重返釜山。

半岛不是南亚。巴基斯坦用中国战机抗衡印度,是国际社会默认的均势逻辑。但三八线两侧的导弹对峙如同走钢丝,一架新战机的加入可能烧断平衡的绳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