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伊始,中国陆军搞了一场山地演练,还公布了部分资料。这样看似普通的场景,一传到俄那儿,却引起了一场大震动——有人说,这么频繁的行军是不是“缺乏经验,实战中难免损失惨重”,也有人认为“中俄军队完全不同”。两边都吵得不亦乐乎。

一张关于军演的图片,竟在俄罗斯人中激起了不少争议。

具体来说,俄罗斯“Top War”网站发布了一张车队前进的照片,还指出这种“多管火箭炮、战术导弹、轻型装甲车辆以较小间距,成排行驶,风险可不小。对于FPV无人机,尤其光纤无人机而言,简直就是活靶子”。他们还引用了乌克兰早期战争时,俄罗斯军队因为没重视无人机威胁,在乌北供应基辅补给线时,被乌克兰无人机袭击,损失惨重的事例,来支撑自己的看法,挺有“老手看新手,操作不怎么样”的意思。

▲俄罗斯军队在早期补给方面果然遭遇了很大的损失。

评论区里大部分都觉得这个观点挺靠谱的,甚至还有一些挺激烈的言论,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觉得“咱们中国可不是俄罗斯,表面上看只有车队在陆地跑,其实空中有一大堆米格、苏霍伊(这指战斗机)在盘旋,配合野战防空、电子干扰,甚至还有掩护用的霰弹枪,比树林都密集”。两边围绕这次重点打“反无人机”的山地军事演习,到底是“空洞的山地阅兵”,还是“胸有成竹的山地实战”,争论得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不过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无人机已经成了战场上的核心力量,不然俄罗斯人也不会反应得这么激烈。

▲俄罗斯军队没有足够的战斗机进行保护,这点是真的。

要说车队一路走来的样子,硬说是“山地阅兵”那真是太夸张了——这明显就是在行军,哪有什么问题呢。就算在俄乌战争前线,俄罗斯军队也不可能数百公里远隔, näyttää保持战斗姿态,搞得像在检阅那样,真是有点“挑刺儿”的意思。归根究底,中俄面对的局势和解决重点问题的方法本来就不一样。俄罗斯一开始就采取了先发制人的策略,先打掉乌克兰空军,挺有价值的,要不然现在俄军的地面作战就困难得多了。

▲乌克兰空军到现在还没完全恢复过来,状态还是有点儿问题。

俄罗斯空天军因为苏-30系列出口挺火的,采购时也偏爱“侧卫”,基本上放弃了米格-29,结果手里战斗机数目变得很紧张,空地攻势对乌克兰的打击力度也就不太强。普通俄罗斯人其实也没太意识到真正的攻击力度,只把无人机当成大敌。如果按照“有威胁就得带来实实在在的伤害”这个标准来衡量,这支部队根本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从海湾战争开始,美国空军就验证了用战场监视机作为平台,靠预警机引导巡航战斗机去打击地面目标的战术,这根本不是只靠“缩小车辆间距、变更行进路线”就能搞定的。也就是说,这种觉得“只要有FPV无人机威胁,就要从离开营地开始到处防御”的想法,纯属太天真、想得太简单了。

不得不说,双方面对的情况确实是不一样的。

要说这次针对西部威胁的山地演习,国内参演部队表现得挺有底气,挺胸而出确实没有问题。印度军队的空军装备比中国远远落后,哪怕有一两只“漏网之鱼”,地空导弹也能应付,挺死板的,也不会搞到连后勤都保障不了的地步。至于单兵用的FPV无人机——要是战术导弹和远火,都得开到距离前线20公里以内才能打,那还算个远程制导武器?最重要的是,中国在反无人机方面的水平是公认的世界第一,跟俄罗斯那被动应对无人机的差距大了去了。去年珠海航展上展出的激光、微波反无人机武器,光数量就不下10种,就印度现在的无人机装备,看着就像不在一个层次上。

国产反无人机武器确实挺丰富的,种类繁多,真不是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