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首席重磅发声!美元的时代结束,现在必须豪赌香港!
去年开始,港股市场回暖,一片欣欣向荣。这股暖风还能持续吹多久?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和联办总干事王波明一番“高手过招”,倒是给出了不少值得琢磨的观点。
第一幕:复苏进行时?
亚洲市场,大家都盯着内需。日本、印度,故事讲得好,复苏也稳,自然被看好。可邢自强偏偏觉得,港股也有戏。为啥?科技和新消费,现在在港股的占比越来越高,就算整体经济还在低物价的泥潭里挣扎,这些新兴领域也能杀出一条血路。你想啊,中国经济体量这么大,就算大环境差点,总得有几个顶尖企业冒出来吧?这些企业扎堆在港股上市,市场想不火都难。
而且,港股从去年底就开始热闹起来了,交易量蹭蹭涨,“北水南下”也越来越积极。过去,不少海外投资者和中国有钱人都把资产压在美元上,现在美元不那么香了,他们就开始琢磨着把资产搬回来一些。虽然人民币国内资产他们可能还不敢直接碰,但香港市场嘛,高质量的人民币资产还是挺有吸引力的。这不,中国企业扎堆去香港IPO,海外资金也乐得参与,整个港股生态系统都活泛起来了。
第二幕:香港的“三重门”
同样一只股票,在香港和内地都能买到,为啥大家更喜欢港股?王波明抛出了这个问题。邢自强答道:香港的优势,可以概括为“三重门”。第一重门,地缘政治缓冲区。海外资金觉得,香港资本自由流动,进出方便,比在内地直接投资要省心多了。每年进入中国大陆的FDI和证券流入,70%都来自香港,其实大部分都不是香港本地资金,而是全球投资者通过香港这个“跳板”流入的。
第二重门,优质企业聚集地。过去那些PE、VC投资的互联网、消费、科技企业,很多都选择在香港上市退出。现在,随着中国在AI、机器人、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突破,大家对中国科技的信心又回来了,而这些领域的优质企业大多都在港股上市,自然也带火了港股。
第三重门,高额回报。香港上市公司,很多都特别重视股东回报,积极分红回购。不像有些地方,上市就是为了圈钱,根本不顾股东死活。
第三幕:未来之路,挑战与机遇
港股的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好消息是,随着“美元资产一枝独秀”的时代结束,全球资金正在寻找新的去处。港股,作为连接东西方资本的桥头堡,有机会吸引到一大波国际资本。
但挑战也不小。港股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经济自身的表现。如果中国能打破低物价循环的怪圈,保持政策稳定,改善营商环境,企业盈利、物价回升、名义GDP增长,这些指标都向好,那港股自然也能跟着水涨船高。反过来,如果中国经济持续低迷,那港股的前景也难言乐观。
所以,港股的未来,就像一场赌局。赌的是中国经济的未来,赌的是全球资本的流向。至于这场赌局最终谁能赢,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