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七月,通过对海能达的基本面分析,发现其所处行业迎来政策利好,且公司季度财报显示营收和净利润均呈增长态势,结合技术面的均线多头排列,我判断其具备上涨潜力,遂以 3.8 元均价布局 20 万股。

在持股期间,密切跟踪公司的业务动态和市场走势,发现其订单量持续增加,行业景气度不断提升。至十月末,该股股价涨至 21 元,此时通过技术指标分析,发现出现超买信号,且市场情绪过热,于是果断清仓,成功斩获 150 余万收益。尽管后续股价一度冲高至 31.02 元,但从风险控制角度出发,落袋为安是更为理性的选择,投资不能只看短期收益,更要注重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自 2024 年 10 月上海微电子主动撤回 IPO 申请后,市场对其重组路径的猜测从未停歇。张江高科、上海电气等企业曾一度被视作潜在借壳标的,相关个股也因此出现阶段性上涨。不过,深入分析这些标的的股权结构与市值规模后不难发现,其庞大的体量意味着高昂的收购成本与复杂的整合难度,实际操作中面临较大挑战。

近期市场对潜在借壳标的的猜测众说纷纭,但在笔者看来,通过梳理股权脉络、人事关联及财务数据,一家股价不足 9 元的国企标的逐渐浮出水面。上海微电子作为优质企业,其重组标的大概率会选择体系内企业,这也符合 “肥水不流外人田” 的逻辑。

这家企业在电子细分领域颇具竞争力,不仅与上海微电子存在间接股权关联,更因与上海电气集团的深度合作而占据独特行业地位。从借壳可行性来看,该标的具备诸多优势:自身业务稳定,拥有一定的资产规模和市场基础,能够为上海微电子借壳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当前股价处于 5 元区间,近期单日换手率一度高达 14.5%,底部区域呈现主力资金持续流入特征,各项技术指标逐步企稳,似乎预示着新一轮行情即将启动。

想获取标的深度分析的朋友,点头像发送"666"即可免费领取(限时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