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组核实黄杨钿甜天价耳环是仿品,手指别墅并非她家
7月16日,四川省雅安市联合工作组发布通报,针对网络热议的黄杨钿甜“天价耳环”事件及其父亲杨某涉嫌违规问题作出权威结论。这场持续近两个月的舆论风波,终于迎来官方定论。
1.耳环真伪:奢侈品神话的破灭
仿制品真相:通报确认,网络流传黄杨钿甜佩戴的价值逾200万元的“天价耳环”,实为仿制某大牌的饰品。经国家珠宝玉石首饰检验集团有限公司检测,该饰品材质为普通玻璃耳饰,彻底击碎了外界关于天价奢侈品的猜测。
来源核实:耳环系黄杨钿甜母亲司某霞的朋友于2016年所赠。其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耳环是朋友送的小饰品,大概几百元,并不认识大家说的那个珠宝品牌。”赠礼人刘芳芳也通过记者采访证实了这一说法。
消费记录空白:调查组专项核查发现,杨某夫妇及其亲属在国内该品牌专柜无任何消费记录,从购买渠道上排除了购置正品的可能性。
2.父亲违规:权力寻租的代价
杨某在雅安任职期间(2011年4月至2017年3月)存在两宗违规行为:
违规经商:2015年1月,杨某与三名公职人员通过亲属名义,共同注册成立“雅安尚品商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杨某以其妻司某霞名义持有25%股份。公司存续期间,四人利用职务便利承揽业务,营业收入达82.98万元,总利润12万元,杨某个人分得3万元利润。
处理结果:监察机构依法没收杨某违法所得3万元。鉴于其已辞去公职,不再给予政务处分。其余三名中共党员身份的涉案公职人员则受到党纪处分,违纪所得全额收缴。
3.历史遗留:生育隐瞒的政策时差
调查同时揭露了杨某的另一个问题:
隐瞒生育:杨某在2010年报考雅安市公务员时,故意隐瞒了违法生育二孩的事实(其第二孩于2011年1月在深圳出生)。
处理困境:依据当时的《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本应给予辞退处理。但由于杨某已主动辞聘,加上国家生育政策已调整(全面开放三孩),相关处罚规定被清理废止,故不再追究责任。
4.排除嫌疑:关键问题的官方澄清
工作组通过多维度核查,排除了一系列网络质疑:
灾后重建:确认杨某在雅安工作期间未接触灾后重建项目、资金及慈善捐款,未从中牟利。
家庭背景:杨某夫妇户籍均不在四川,双方家庭成员无公职人员身份。杨某父亲为退伍军人后务农,母亲为家庭主妇,岳父母长期在河南务农。
商业活动:杨某夫妇注册的其他公司未在雅安从事商业活动。
5.星途阴云:事件背后的行业震荡
尽管耳环真伪已明,事件仍对黄杨钿甜的演艺事业产生实质性冲击:
作品搁浅:其主演剧集《冰湖重生》近期参与平台宣传时,黄杨钿甜全程缺席,宣传文案也规避其名字。业内爆料称制作方正考虑换人重拍。
活动停滞:自风波爆发以来,黄杨钿甜再未公开露面,未出席任何商业活动,也未进入新剧组拍摄,演艺事业处于实质停摆状态。
从“天价耳环”到公职违规,这场始于网络炫疑的风暴,最终以3万元违法所得没收和玻璃耳饰的检测报告画上句点。当奢侈品光环褪去,留下的是公职人员不得经商的铁律重申,以及年轻艺人对网络形象管理的深刻一课。
至于那个引发风波的耳环——一件价值不过数百元的玻璃制品,却在舆论场折射出比钻石更刺眼的光芒,最终穿透了一个家庭不曾示人的历史褶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