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资本大规模进驻香港,中美金融较量,全球资本开始用脚投票
今年夏天的香港,热的不是天气,是全球资本在市场里厮杀的温度计。
过去半年,香港金融市场变成了大型资金骚动现场。美元游资退潮,韩资巨鳄横冲直撞,那些曾经只看美股的大玩家,现在集体转身冲进香港。
最耐人寻味的不是谁进了场,而是这背后的中美金融暗战,早就成了一场静悄悄的胜负手。
先说细节。今年前五个月,韩国资本在香港市场的证券交易总额高达1.5万亿港元,是去年全年的2.8倍。如果按年化计算,接近翻了6倍。真正疯狂的不是数字,更是资本的热情。钱袋子用脚投票,显然他们押注香港。
这不是花拳绣腿。光是上半年,新资金流入香港市场就超过6000亿港元,融资额度突破1000亿港元,是去年同期的8倍。连港股IPO市场也重返世界第一的位置。大家以为国际资本只认美元,其实今年的风向真变了。
美元游资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前几年美国猛增发美债,疯狂印钞,制造出一波全球资本溢流。部分泡到消费市场里,导致通胀高烧不退,和美元绑定太紧的国家,直接被烧翻天。另一环游资直冲资本市场,美股顺势暴涨,资产泡沫滚雪球。日本、印度,甚至香港都曾被这场全球资金洗劫潮反复冲刷。
但今年的问题是,钱不再像脱缰野马一样胡乱乱窜。香港市场不但稳住了阵脚,甚至开始上演增量慢牛行情。美股断崖式大跌,香港却小步稳进。没什么比资本的真实动作更能说明趋势了。
最令对手胆寒的信号,不是美元撤退,而是本该死心塌地下注美国的韩国人,突然集体杀入香港。
韩国人有钱不是新闻。GDP高达3.04万亿美元,人均GDP高过日本,两年连坐亚洲老二。过去韩资有个黄金定律:只信美元、只投美股。刚过去这一年,全国个人企业持有的美国金融资产高达9626亿美元,同比猛增1581亿。这还不是实业,而是纯粹的资本套利。
直到2024年以前,韩国人挤破头给华尔街送钱,占领美国金融市场成了惯性动作。谁知道,到了今年,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韩资不仅紧急上调对港投资,甚至毫不犹豫加速撤出美股。这不是儿戏,是资本嗅觉的实战预演。
为什么?懂行的人早看明白了,美国资本市场越来越像个“不定时炸弹”。美债不安全,美元信用打折,美股疯涨之后转头就是塌方。还记得美元加息的那几年,俄乌战场、巴以冲突,全球避险资金被驱赶进美国,现在开始反向逃离。
这些资本会去哪?除了回头路,还有新的路径。最直接的方向不外乎中国,但现实里夹杂着顾虑。中美之间的“金融铁幕感”让直接进场的想法变得慎重。于是,香港这扇“桥头堡”之门被推到了聚光灯下。
对韩国资本来说,选香港有两个原因。一是看好今年大批优质公司上市,二是认定中国经济的坚定和前景。别人都在风暴眼里挣扎,唯一相对稳定的,是中国。结果就是,现在连韩国都在拿真金白银给“未来”投票。
更可笑的是,不只是韩国发现了香港的宝藏。全球的资金敏感词,已经不是美股,不是欧债,而是“谁能稳得住”。国际资本开始用脚投票,谁安全谁受欢迎。
最有意思的矛盾在于,今年的香港股市,不再依赖美国游资唱独角戏。韩国人带头冲锋,更有众多亚太资本蠢蠢欲动,用行动告诉市场:你们还在担心中美金融战?我们早就不信这个了。
很多人习惯把国际资本流向当成地缘博弈的风向标。别忘了,这些都是有长期主义的老油条,不可能盲目跟风。风头逆转,他们跑得比谁都快,也比谁都准。
这下问题就简单了。美国曾经依仗的“美元霸权”,撑起了全球金融的伞,但自家天塌下来的速度,只会让渡口上的渡船先行驶到稳水域。今年如果美国依然维持对中国的高压关税,继续让国内资本市场乱成一锅粥,那么世界资金的选择和判断已经一目了然。
资本没什么国家主义,谁有机会就往哪走。今年韩国大佬既敢放弃惯常的美股市场,说明华尔街那一套“不灭”神话正在崩塌。
你细看,香港的慢牛和美股的快跌,其实就是一句话的答案:有时候什么都不用做,只要站在浪头,浪自然会送你到彼岸。
历史的有趣之处,就是当所有人都盯着枪声和口号,真正决定局面的往往是账面上的数字。趋势一旦到来,没人能逆转。
而今年的香港,看起来已经成了这场中美金融暗战最后的大赢家。
时间会给我们更清晰的账单,但资金早就把未来答案写在市场里了。
#致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