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联赛火热现场,手机点亮专属标识,营业厅化身第二看台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六轮,南京对苏州,一场焦点战,南京奥体中心,超6万人涌进,新的苏超上座纪录,气氛紧张、热烈。球场外传来歌声和口号,球场内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盐水鸭碰大闸蟹,每个角落都有这座城市的味道。两地球迷彼此拉扯,球场上一哥归属此刻还悬着,悬念留到最后一刻。
人潮进场,手机屏幕跳出新提示。有人举着手机过安检,脸上疑惑,身边人眼尖:“你快看看你的手机顶栏。”不少人,这一瞬间都发现了不同,原本熟悉的中国移动标识,悄悄换成了“中国移动 超燃苏超”,有人点开朋友圈拍照,有人掏出手机拍了个小视频发给朋友,瞬间赛事群、球迷群全开始讨论:手机图标咋变了?这是什么黑科技?
南京球迷刘先生,赛前刚进入场馆,一眼就看见屏幕顶部变了模样,“中国移动 南京恩正”专属网络标识。扫码领的,操作很快,不用注册,体验直接。刘先生忍不住想炫耀,身边朋友接连扫码,很快这些球迷的手机右上角都点亮了“荣耀勋章”一样的小图标。对很多球迷来说,这点细微变化突然让看比赛这事变得很不一样,本地身份、专属仪式感,全都有了。
这个小小的UElogo,依托移动5G-A网络自动触发,进入特定比赛区,就能点亮属于比赛的专属角标,技术上看很简单,实际上等于是用极小成本、最大效果营造出一个“身份共同体”。原本冷冰冰的手机信号、一排陌生人之间,突然全变成“自己人”,网络和人的情感,瞬间有了联结。赛事体验、数字身份、支持荣誉感,都归拢到一块儿。
现场技术再怎么吊打,都躲不开网络底子的支撑。6万人一起刷手机,没人愿意“卡顿”“进度条转半天”。江苏移动组员提前进场,奥体中心变身5G-A智慧场馆。网络信号无死角,到位到什么程度?看台有人现场直播,后台显示码流高密,依然丝滑不卡;有人边刷比分、边社交平台发微博,不见延迟。后台数据显示,通过5G-A网络能力调优,直播业务高峰压力锐减、网络峰值容量提升超50%。有记者跟拍,楼梯转角没信号死角,卫生间同样流畅。
江苏移动现场“海陆空”齐上阵。天上有无人机,扫描人流密度,希望保障应急指挥;地面有“机器狗”巡逻,查看信号强弱和应急方案设置扩展点,宏基站、微基站、临时应急车,串联成一张场馆外到场馆内的“大网”,所有流量分流。当局有无人机监管平台,联合“中移凌云”对空域做网格化管理,提前监控,根据比赛需求紧急处理突发情况。“黑飞”无人机一旦闯进,能做到精准报警、联合处置。“看上去平静,实际上有无数人在后台忙着。”
没抢到票的球迷还有他们的第二个主场,江苏移动营业厅,这回变成观赛据点。大屏幕播放比赛现场,厅里提前布置好座椅、饮品,气氛一点不比现场差。人群三五成群,边看比赛边摆龙门阵,中场休息里,还有互动小游戏、抽奖,也能试用5G新应用、智能终端,孩子能体验交互设备,球迷讨论赛事数据。营业厅工作人员线下为球迷介绍赛事网络保障方案、最新球员动态,气氛热烈,观赛体验延展到城市角落。
南京华采天地下沉广场,江苏移动打出沉浸式体验,百吋巨幕直投现场画面,音效直击耳膜。场地布置成“沉浸实验舱”风格,站着、坐着,随意,有人提前到场占位,有人围观后加入,这些人不需要抢票就能聚回一起。双方球迷一直互动,就差隔空对喊。营业厅和城市地标,共同搭起了“第二现场”,很多人选择集体看球,体验更佳。
宅家一党也没被落下。移动高清电视“周边好生活”频道开辟专区,赛事同步直播,还能语音遥控,一喊“苏十四”,立刻调出比赛,历史战绩、积分排名、球员详情、对阵分析一应俱全。这样一来,天气太热、不便出门的球迷,开着空调窝在沙发,拿遥控器就能“云看球”,完全不会错过任何精彩时刻。
北看英超,南看苏超。以往说法,现在这场江苏本地赛事带来的观赛体验早就和国际赛事比肩。资料显示,单场上座突破6万,社交平台话题“苏超火爆”当日涨幅挺大。全民参与,年轻用户、家庭客群、技术控、体育迷都被拉进来看球行列。家门口赛事,搭上科技快车。小到手机角标,一瞬间懂了什么叫“专属感”;大到城市内的“第二现场”,体育社交“无死角”;再落到家庭电视,“一键触达”各种数据,有情感、有温度、有参与度。
这一次,体育不再只是运动员和10万分之一的球迷专场。每一环都出手。现场设备师傅凌晨还在调信号,后台监控盯着直播流量曲线上下浮动;门外志愿者帮忙扫码进场;本地工作人员设计Uelogo推送方案,每个细节,拼出来的,是一场属于所有江苏球迷的盛宴。赛后的社交阵地上,网友分享新鲜事:看台自拍晒手机角标,被朋友问是不是换号了;有在家观赛的网友感慨,遥控喊两声就能看到全场战术方案;有营业厅直击现场的小朋友发朋友圈,评论里全是同学羡慕。
一场球赛背后,不止是胜负、进球和排名。技术指向体验,体验激发热情。观赛早就变成了“沉浸式生活方式”。头顶信号里的“小彩蛋”,取代冰冷的技术背景;营业厅广场轮番切换第二现场,青年社交全新场地;智能遥控解锁数据“超市”,足球变成生活方式一部分。
苏超的火,离不开一群不被注意的“燃点制造者”。球场上的拼搏是燃,后台网络守护同样是燃。小小的“赛博应援”,点燃的是观众的身份共享、城市归属,更是一次“科技+足球”的全面升级。未来,谁说观赛只能到场,有了更丰富、巧妙的赛博体验,球迷的荣誉感、互动感、归属感,会变得更强。谁又能想到,某一个技术灵感的小功能,足以在一夜之间,改变几十万人的观赛体验。
这场苏超,火热现场,赛博应援,数字联结。观赛方式变了,属于这座城市、这些人的荣耀,更近了。您觉得呢?哪个新体验让你记忆深刻?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