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沙特掏出35亿美元现金买了36枚中国东风-3导弹,这笔钱相当于当时中国一年外汇储备的1.7倍,结果在海湾危机的时候把萨达姆十万大军吓跑了。没想到的是,这批导弹还给沙特带来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战略安全。

光是电视画面中导弹直立的影像,就让压境的十万伊军吓得后退了。更令人甩眼的是,这次意外的交易,拉开了中沙战略合作的序幕,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在无人机展示和太空探索领域都大放异彩。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当年沙特为什么非得买这款导弹不可?35亿到底花得划算不?这单买卖又是怎么成了中沙关系“越走越紧”的开端?

沙特购买东风-3的原因,导弹的交付过程

80年代的中东,简直就是个火药桶啊。两伊战打了六年,伊朗的导弹老是袭击沙特的油轮,以色列的核武器更是让沙特王室难以安稳睡觉。

法赫德国王曾说过:“我们得要一种让敌人在发动攻击之前得三思而后行的武器。”

沙特最开始请求美国帮忙,想买长矛导弹系统,可是被坚决拒绝了,因为美国不想打破中东地区的战略平衡。试图转向苏联,也遇到了困难。之后,沙特空防司令苏尔坦亲王把注意力转向东方。1986年,他乔装成王室成员,偷偷乘专机降落在北京南苑机场。

当中国亮出射程达2800公里的东风-3导弹时,沙特代表团都忍不住屏住了呼吸。

这款能打到德黑兰、特拉维夫的战略武器,正是他们一直梦寐以求的镇国宝贝。在谈判桌上,中方试探性开出每枚1亿元人民币的报价,沙特代表激动得都快跳起来:“我们要35枚,按一亿美元一只,现金付!」

这笔用现金打的买卖,竟然刷新了中国军贸史上的纪录。

35亿美元,当年一算可是个大数字,差不多折合现在的150亿左右,买个三百多架F-16战斗机,或者盖十座大型炼油厂也绰绰有余。

按照现在的物价来看,可能算不上特别实惠,可是在1987年,这绝对得算是一份“划算套餐”。沙特采购的不光是导弹,更是一份“安全保障”。

导弹送达的那段日子,简直像看谍战片似的。1987年某晚,几艘打扮成货轮的船偷偷离开中国港口,船底藏着拆开的东风-3导弹零件。美国情报机构一听到风声,印度军舰也就在公海上靠近进行侦察。

关键时刻,巴基斯坦空军迅速起飞进行护航,沙特战机也及时到场支援,三国默契配合,齐心协力完成了一次战略保护行动。

中方同步启动了“金轮工程”,派出120名导弹专家乔装成建筑工人,悄悄进入沙特沙漠,只用了18个月时间,就建成了苏莱伊勒导弹基地。

基地的布局可谓巧夺天工:发射场地被伪装成地质勘察点,指挥中心藏在地下百米深处,而雷达站与沙丘融为一体,看着像自然的一部分。

不战而屈人之兵,导弹订单带来的中沙关系

东风-3在1990年8月迎来了它的最后一次硬碰硬的考验。当伊拉克吞掉科威特后,十万大军就像潮水般冲向沙特东部,场面相当紧张。这个关键时刻,沙特军队启动了最高级别的战备,电视直播中,那墨绿色的导弹慢慢升起,瞄准的目标直指巴格达。

据亲历者回忆,苏莱伊勒基地的中国技术人员全都赶赴了作战位置,帮忙搞定燃料注入和诸元的装配。面对随时可能越境的伊拉克坦克大军,沙特指挥官紧握发射按钮,屏幕上那些闪烁的红点已经布满了伊拉克的所有战略要点。

威慑的力度立刻见效,萨达姆最后都没敢迈出沙特一脚。事后情报分析指出,伊拉克的情报部门估算,“东风导弹能在7分钟之内打掉巴格达所有的指挥中枢。”

三十六发导弹把十万大军给吓住了,成了现代军事史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经典例子。

沙特人一看,花了35亿美元买的可不只是导弹而已。中方合同里还有“终身维护”的条款,从那以后,三十年里,中国技术团队一直驻扎在沙漠基地,形成了独特的“苏莱伊勒模式”:沙特士兵自己操控装备,而中方负责技术支持,双方还一起把持指挥权。这种紧密的合作,让沙特的军队焕然一新,彻底改变了以前的面貌。

2014年国庆阅兵中,沙特第一次亮出东风-3方阵,观礼台上的美国军官脸色都变得很难看。这些原本应该退出历史舞台的老导弹,在中国技术人员的维护下,依旧光鲜亮丽,像刚出厂一样。

这对军工体系来说,影响可是挺深远的。2021年的卫星图片显示,沙特在达瓦德米沙漠建了个本土导弹厂,关键技术还是靠中国的。由“买装备”变成“自己造装备”,沙特用了三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别人半个世纪的路程。

东风导弹交易的真正好处,在21世纪可是大放异彩。正当美国国会为要不要卖沙特F-35战机而争论不停的时候,沙特已经悄悄开始倾向东方了:引进彩虹无人机的生产线,合作开发“寂静猎手”激光防空系统,甚至还请中国航天专家来培训沙特的宇航员。

到2023年,中国打算把月球土壤样本送给沙特,这份大礼可是让中东震了一下,沙特的科学家们欢呼不已,纷纷把这当成了宝贝,决定在利雅得建立起专门的月球实验室,研究得更加深入。

今年7月,中国推出了“月壤3D打印技术”,这个技术能将月球上的尘土变成砖块,用来搭建月球基地。曾经花费巨资买导弹的沙漠王国,现在开始把眼界放得更远,朝着星辰大海努力。

能源方面的突破可说是格外重要哦,特别是在国家战略层面。沙特开始用人民币结算原油,向中国开放页岩气开发权,显得格外大手笔。就在美沙关系似乎有些冷淡的时候,沙特主权基金大手一挥,投了上千亿进去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这些年,从导弹交易商的信任,到现在已经扩展到各个领域的合作,可不就是走出了新局面嘛。

从苏莱伊勒基地的瞭望塔往下看,最后一枚东风-3导弹在夕阳余晖中慢慢滑入了发射井。

三十年前,它曾让萨达姆的虎狼之师闻风丧胆;三十年后,它的精神象征正穿越38万公里的浩瀚太空,那位经过中国培训的沙特宇航员,快要迈上月球表面了。

从沙漠深处的导弹基地到利雅得绚丽的夜空,从地球轨道站到月球样本实验室,沙特经过三十八年的努力证明了一个道理:真正的安全不是靠高昂的保护费,而是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的战略信任。

那场曾让全球震惊的采购早已在岁月流转中变成了文化交流的典范。